谷森醫藥:2款重磅軟霧劑,美國首仿申報上市獲FDA受理
發布時間:
2023-07-17 17:31
01 谷森醫藥-吸入制劑領域的領軍企業
谷森醫藥集團,專注高端吸入制劑產品研發及產業化,是唯一獲得國家十三.五“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的軟霧劑企業;公司的研發實力雄厚,在高端吸入制劑領域已全球申請了115項發明專利和45項商標權益, 其中28項專利已獲得授權;產業化生產設施成熟完善, 擁有國際第二條、國內唯一條的軟霧劑產品cGMP生產線,符合中國、歐盟和FDA法規要求;產品管線申報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首家完成以專利挑戰(Paragraph IV) 在美國FDA申報兩個重磅軟霧劑首仿藥上市申請并正式受理, 是目前全球唯一同時在中國、美國、歐盟申報首仿軟霧劑產品申報上市的吸入劑企業。
借助于強大的產品自研和裝置開發能力, 自主可控的軟霧劑裝置和成品的商業化生產能力,谷森已建立系列的首仿、505b(2)、1類創新吸入軟霧劑產品管線,后續有望實現首仿品種的全球上市快速獲得現金,通過自身造血進一步推動公司創新管線發展的良性業務模式,進一步夯實公司在吸入制劑領域的領先優勢。
02 吸入制劑市場巨大,研發挑戰困難重重
呼吸系統疾病主要分為急性呼吸系統疾?。毫鞲?,細菌性肺炎以及新型腸道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為肺炎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呼吸系統疾?。褐饕窍约奥宰枞苑渭膊。ˋsthma/COPD)。全球Astham約有3億患者,預計至2025年將增長至4億, 全球發病率約為4.5%,發達國家高于發展中國家,中國患者約3000萬人。哮喘死亡率達36.7/10萬,遠高于發達國家。根據中國哮喘流行病調查的最新數據,僅有四成(40.5%)患者達到控制。支氣管哮喘雖然不能“根治”,但是通過規范化的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控制。在2016年歐洲呼吸學會年會(ERS)上王辰等報告顯示,我國40歲及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達14.1%, 20歲以上則達8%?,F階段我國COPD 死亡率仍有逐年上升趨勢。
中國COPD與哮喘發病人數與糖尿病人數相當,呼吸系統市場增速僅次于腫瘤,存在巨大機會。但是由于吸入制劑屬于藥械結合的高端制劑, 技術門檻較高,全球吸入劑一直被幾個寡頭壟斷(GSK、BI、AZ、TEVA 合計占了約80%的市場份額)。藥械組合需藥品和吸入裝置聯合使用,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制劑和臨床評價難度極高,同時該領域的產業化高端技術人員十分匱乏, 以致目前中國吸入制劑市場幾乎被外資藥企所壟斷,國內企業市場占有率不足5%。
哮喘/COPD口服藥和注射劑的使用局限性和臨床療效不盡人意, 而吸入劑憑借諸多優點已成為臨床用藥主流,逐步顯現出特別優益的療效 :①肺部直接入血,起效快;②局部給藥,提高藥物在靶器官的聚集,增加療效的同時還降低了毒副作用;③無首過效應,生物利用度更高。吸入劑主要有吸入霧化溶液、氣霧劑(pMDI)、粉霧劑(DPI)以及新一代吸入軟霧劑(SMI)。
其中霧化溶液研發生產比較簡單,目前已批準幾個仿制的品種,技術門檻低,市場競爭激烈。氣霧劑和粉霧劑,特別是粉霧劑,制劑、裝置和生物等效研究非常有挑戰和困難,裝置的研發能力不足和關鍵賦形劑的原研控制進一步增加了干粉和氣霧劑的仿制難度, 國內相關企業要么研發停滯不前,要么申請撤回。近幾年國內多家上市藥企和Biotech公司在氣霧劑和粉霧劑領域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資金資源,但到目前仍未取得重大進展。
03 軟霧劑是吸入制劑領域的耀眼明星
肺部沉積率高、安全高效、便攜易用的新型吸入劑產品是臨床痛點,目前干粉和氣霧劑都未全面滿足臨床需求。軟霧劑在吸入不費力、高肺部沉積率、噴射緩慢而持久等優勢上嶄露頭角,全球已有SMI逐漸替代DPI的趨勢。BI公司基于軟霧劑平臺的產品銷售額已達約30億美元,其中很大的增量就來自于對原有DPI產品的替代。此外軟霧劑裝置具有定量、主動吸入的優勢,患者教育十分簡單,在生產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軟霧劑存量和增量市場空間會進一步擴大。
鑒于國際軟霧劑的現實巨大市場,以及中國潛在巨大市場,還有氣霧劑和粉霧劑仿制藥研發遇到的挑戰、困難和迷霧。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 曾以1.1億美元作價,以及與監管和商業里程碑有關的額外付款收購100% SOFTHALE NV。Softhale是一家比利時私營公司,其主要業務為研發軟霧吸入設備(SMI)。中國生物制藥旗下的正大天晴是國內粉霧劑仿制藥領軍企業,涉足軟霧劑也需要通過收購獲得技術外援,側面說明了研發的技術難度極高。
MDI(氣霧劑)的噴出氣流速度較快、時間短,大部分沉積在口咽部,患者無足夠時間將霧滴吸收至肺部,最終肺部沉積率僅10%-20%, 且大部分老人、兒童患者無法正確使用。DPI(干粉吸入劑)依靠患者的氣流將原料藥與載體(乳糖)解聚集形成微粒,患者的氣流速度對顆粒分布影響較大,患者的個體差異性也較大。DPI的口咽部沉積率也較高,但對濕度非常敏感,影響了藥物的長期使用。SMI克服了MDI與DPI的諸多缺陷,定量被動式給藥,使用方便,患者個體差異小,對濕度不敏感。軟霧劑SMI(soft mist inhaler)由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發的最新型吸入制劑,噴出速度較慢,便于患者吸入,粒徑分布中低于5.8微米的粒子可達80%(DPI、MDI這一比例僅40%)。相比MDI與DPI,軟霧的肺部有效沉積率高出接近一倍,使用更方便,劑量更低,每日僅需使用一次,臨床依從性極高。
三種吸入制劑性能比較
軟實力:建成“產學研”生態鏈
谷森醫藥在研發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戰。專利上在規避藥品產品、方法及裝置原研專利的同時,如何布局谷森醫藥的專利地圖;在產品上,如何通過制劑處方改良優化,解決產品研發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等。而這些挑戰和高門檻技術的最終得以解決,必然離不開谷森醫藥專業的技術團隊和完善的人才機制。谷森醫藥核心團隊共分為六大部分: 仿制藥、創新藥等多團隊構成的制劑部;LAMA、LABA和MABA三大項目組構成的化學原料藥部;原料藥、制劑和裝置分析質量檢驗團隊;裝置開發和組裝團隊;無菌制劑生產團隊;以及中國和國際注冊申報團隊。此外,谷森醫藥還聯合了北大、復旦、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和上海交通大學等研發平臺資源進行生產制藥研究,創建了“產學研”生態鏈,為谷森醫藥建立了豐富的人才儲備庫。
硬實力:國內唯一獲吸入軟霧劑國家“重大專項”的企業
谷森醫藥在成立至今的短短幾年中,憑借其高端制劑、給藥技術、軟霧劑技術平臺和產品快速脫穎而出,成為國內唯一獲得吸入軟霧劑國家十三五新藥“重大專項”的企業,已躍居中國吸入劑相關領域領先的頭部企業行列。
谷森醫藥核心優勢為吸入軟霧劑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已申請超過100項國內外吸入劑相關專利并已獲得數項核心專利授權,在專利戰略布局下公司成為中國申請吸入劑專利最多的藥企,建起了專利技術“護城河”。谷森醫藥已開發一系列產品矩陣:五大在研吸入軟霧劑首仿藥中, 在完成產業化基礎上,已完成兩個品種中國、美國、歐盟申報和四個品種的BE臨床備案。首仿藥和改劑型創新藥產品管線包括單方、復方劑型,可滿足不同嚴重程度的哮喘和慢阻肺患者疾病癥狀臨床需求。谷森醫藥已經建成和投產全球第二條、全國第一條符合歐美cGMP標準的軟霧劑無菌制劑和裝置組裝生產線,實現了API、制劑開發、裝置組裝、成品規?;a完全自給的產業鏈,為產品質量和成本的高效控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谷森醫藥生產基地和生產線實景
市場前瞻性是谷森醫藥脫穎而出的致勝法寶
早在2014-2015年氣霧劑和粉霧劑研發和投資的高歌浪潮中,創始人黃才古博士累積多年的行業經驗讓谷森醫藥避開當時火熱的氣霧劑和粉霧劑, 直接研發那時市場前景不夠明確且技術難度更大的新一代吸入軟霧劑。因此谷森獲得先機優勢,在立項早、國家重大專項支持以及集中全部精力攻克軟霧劑的戰略實施下,使得谷森領先其他藥企一大步。谷森醫藥為創新而創立,并始終堅持創新,聚焦攻克研發和生產難度最大、門檻最高的新一代吸入劑,立足于開發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產品,把創新貫穿整個研發和生產過程,包括原料藥、制劑、裝置以及其生產工藝、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今天,谷森也是國內擁有該吸入制劑領域的唯一平臺公司。其產品符合國際領先、實現了進口替代、優化治療質量、減輕患者負擔等國家戰略,意義重大。多年的不懈堅持及其早期的精準戰略和市場定位讓谷森在今天取得了領先和成功,立志如山,行道如水。我們相信谷森已經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成為吸入劑產業鏈的新星!
谷森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才古博士曾評價道:“谷森醫藥突破了吸入軟霧劑原料藥、制劑和裝置等研發和產業化技術壁壘,完成了以歐美BE指導原則首仿藥BE臨床研究。除了首仿藥外,公司同時開發的系列改劑型創新藥品種也正在推向臨床階段,并在藥物遞送效果和臨床療效上實現創新和突破。”上市申請批準后,谷森醫藥有望打破歐美跨國藥企在高端吸入藥物領域的市場壟斷,為全球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提供更質高價優的藥品,也為谷森醫藥在未來十年的中國吸入藥的黃金發展階段,搶占重磅品種的市場份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4 高端吸入劑后起新星,谷森背后的資本助力
谷森醫藥由海歸吸入制劑專家黃才古博士于2017年4月在上海主導創立,定位于專注研發新一代高效吸入劑技術及產品。在過去5年的時間里,谷森醫藥相繼獲得多家知名投資機構青睞,目前已完成五輪總額5億元人民幣融資。包括紅杉中國、分享投資、華泰紫金、深圳合江資本、天士力資本、洪泰資本等,這些投資機構不僅對呼吸系統疾病領域前景看好,且均高度認可谷森醫藥的定位及發展戰略、吸入軟霧劑平臺技術和產品的優勢地位及未來占領海內外市場份額的確定性, 以先后多輪追加投資的方式給予了谷森醫藥團隊充分信任和支持。谷森醫藥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C 輪融資,并計劃于在2025或2026年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讓企業快速走向全球。
05 先知者先覺 - 谷森醫藥的未來進擊之路
谷森醫藥首仿藥的目標市場除了中國外,非常重視美國、歐盟國家的機會。如大家所知在美國的首仿藥除了有180天的獨占時間外, 首仿藥還可以以新藥約50-80%的價格銷售,其利潤豐厚同時還能快速搶占市場份額。在美國市場上市首仿藥也是一家企業能力和質量的標志。尤其像這種高難度制劑的首仿藥有利于提高中國企業在美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產品申請上市獲批后,原研藥行業巨頭可能將按照行業慣例提出系列專利挑戰。鑒于創始人累積多年海外藥企任職的實際操作經驗, 谷森醫藥已為此提前預判并完善了分步驟應對措施,與境內外資深專利律師充分論證提前排除風險。無論谷森醫藥通過多層次銷售渠道順利打開目標市場,亦或通過專利挑戰達成首仿藥和解,相信谷森醫藥作為行業內領先一步的藥企,為擬走出國門其他藥企的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成功之路。同時我們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國公司發起專利挑戰,因為仿制藥公司的專利挑戰商業價值極大,是任何一家有野心的仿制藥公司不可回避的一個商業選擇。不管是TEVA還是Mylan,無不是通過專利挑戰而聲名鵲起,迅速發展壯大,奠定自己在制藥江湖的老大地位。
近年來,我國在醫藥領域的一系列改革極大促進了中國醫藥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成果的產出,國家藥監局、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其中第十一條 【鼓勵政策】 對首個挑戰專利成功且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仿制藥品,給予市場獨占期,征求意見稿規定市場獨占期為12個月,是美國獨占期的約2倍時間。相較以往是一次實質性的飛躍,對于醫藥行業有劃時代的意義,為國內首仿藥參與者進一步打開商業空間。
谷森醫藥,吸入制劑領域的一匹黑馬,憑借高瞻遠矚的視野、奮發求實的創新精神,攻堅克難,正邁著堅實而穩健的步伐,在吸入制劑領域的廣袤原野上砥礪前行,高歌猛進。
來源:藥融圈,作者李成平
內容附件
*.PDF文件點擊文件名可在線訪問